欢迎进入FB体育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400-123-4567

知识的诅咒不要以为别人都像你这么博学多才!

发布时间:2023-03-08 19:26:03

  FB体育APP“知识的诅咒”,是指我们自己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缺乏这种知识会是什么情形,进而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别人也掌握了部分甚至全部的知识。

  我们对某种知识掌握得越熟练,知识的诅咒就越明显,因为我们在判断他人是否掌握某种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以自己为参照物。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对一个人说:请去那边把那个东西拿过来。你很清楚那边是哪边,那个东西是哪个东西,但是对方可能一脸懵。

  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起源于国外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伊丽莎白·牛顿在1990年做的一个实验。她把参与者分为两种角色:“敲击者”和“听众”。每位敲击者挑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并通过敲桌子的方法把这个节奏敲出来,然后让听众根据听到的节奏猜出歌曲。

  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为50%,但实际上敲击者敲出了120首曲子,听众仅仅猜对了其中的3首,正确率2.5%,敲击者就是被知识诅咒,因为他们已拥有的知识(歌曲的名字)让他们想象不到缺乏这种知识会是什么情形。当他们敲击的时候,他们听到的是曲子的节奏,听众只听到咚咚咚的声音。

  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你以为人人皆知的信息,可能成为忘记说的秘密。你没有类似的经历: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别人还没搞懂你在说什么。

  乔哈里沟通视窗里的四个象限:公共象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内容;隐私象限,就是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内容;盲点象限: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内容。

  我们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会以为我们所谈论的话题,或者所提供的信息属于公共象限,我们知道,别人也应该知道,但事实上很有可能这些内容是你的隐私象限,是他人的盲点象限,就是你知道,别人不知道。

  传授他人知识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从某个层级开始讲起,从而忽略了有些同学缺少理解问题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这种现象又被称作专家盲点。

  专家盲点最初是由国外的教育研究专家舒尔曼提出来的。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传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

  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习惯于从学科结构的角度组织教学,而不是从初学者的角度。特别是新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习惯用他在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不能体会在一个领域内没有先验知识的学习者是用怎样的思维来学习这个新知识的,看不到初学者对新知识理解上的困难。

  召吾大叔在安泰读MBA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管理经济学》,老师讲一个事发,要求算出最大收益,并在白板上列出一个公式,通过求导数算出最优解,但是很多同学算不出来,老师以为解题思路没讲清楚,然后又重新讲一遍,这些同学还是不会做,后来才发现,不是解题思路的问题,是很多MBA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导数。

  家长在辅导小孩作业的时候也容易被知识诅咒。召吾大叔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题数学题不会做,召吾大叔直接用X列方程,很容易就算出来了,但是女儿问召吾大叔,什么是方程,召吾大叔才发现女儿小学四年级,还没学过方程。

  上级给下级安排工作的时候,明明已经讲的很清楚,甚至讲了很多遍,但就是有下属没听懂。通常情况下,上级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多,对问题思考的更全面,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忽略下属所掌握信息的局限性,下意识地假设下属拥有理解自己要求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应的理解能力。

  知识的诅咒源于双方认知的断层,要打破知识的诅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对方的认知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沟通方法和沟通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共情的能力,要学会换位思考。

  其实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知识的诅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人问他同一个问题,他会根据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的答案。

  例如:和他人沟通的时候,询问对方是否了解即将谈论的话题,是否了解这个话题的背景信息;老师给不熟悉的学生上课,可以询问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和多人沟通,或者向多人传授知识的时候,受众的认知水平可能会存在较大差距,可以找其中一个认知水平较低的对象作为参考,这个人能理解,其他人基本都能理解。

  当你讲到几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的时候,你自己对这几个人之间的联系比较清楚,但是受众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这时候你可以用现场的几个人来举例,来帮助受众理解。

  教别人下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理解为这么要走这一步,你可以给他演示一下走法的结果,让学生理解,这样走才是最合适的。

  有一个段子是讲国外人工作的严谨:老板给员工下达了一个命令,为了防止员工没听懂,先让员工重复一遍,然后问员工,知不知道为什么要下这个命令,最后再问员工,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下什么样的命令。

  给大家分享一个100年前的经典事发,国外著名的策划人霍普金斯为舒立兹啤酒撰写的策划,就是利用了知识的诅咒。

  1919年,国外舒立兹啤酒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业绩一蹶不振,濒临倒闭。有一次,舒立兹的老板坐火车的时候,碰到了著名策划人霍普金斯,舒立兹的老板就把自己的烦恼告诉霍普金斯。霍普金斯就问他:舒立兹啤酒有什么卖点,我帮你写个策划吧。

  老板回答说:问题就在这里,市面上的啤酒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卖点。当时的啤酒生产商都鼓吹‘纯度’,他们将‘纯’写的越来越大,但是没什么效果。

  后来霍普金斯就要求去工厂去参观,参观结束后写出了那句经典的策划语:每一瓶舒立兹啤酒,在灌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的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冽。

  老板刚开始对这句策划语感到不屑,因为大家酿造啤酒的过程都差不多,好啤酒都必须经过这些工艺,这句策划语里的内容是行业里人人皆知的,一点新意都没有,甚至会受到同行的嘲笑。但是霍普金斯认为,策划是给用户看的,他从来没听到用户谈起过啤酒的高温纯氧吹制,如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告诉用户,必定会引起客户的好奇。

  最后,霍普金斯和老板打赌,才将这句策划语推向市场。也正如老板所预料的那样,这句策划语受到同行的鄙视:谁家的啤酒不是这么做出来的呢!但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舒立兹啤酒就从国外市场的第五名上升到与第一名并驾齐驱的位置。

  在1919年还没有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整个啤酒酿造行业都被知识诅咒了,行业里人人皆知的常识,对用户来说却是新鲜事。

  行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多学习、多反省,不断地总结、精进、迭代,不断地将各类知识内化,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无知,导致别人被知识诅咒!

  作为受众来说,对方受到知识的诅咒,会导致我们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候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要及时告诉对方,这个知识点是我的认知盲区,需要讲的更仔细、更具体一点。

  今天的“召吾一点通”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对这个知识点感兴趣,请转发给您关心的人,您的举手之劳,可能改变TA的一生!